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>>就业指导>>阅读文章

大学生创业不靠谱?听获大奖学生现身说法

发布人:张老师    发布时间:2018年11月14日    阅读次数:5777
 同济大学博士生范国鑫说,尽管许多人不看好大学生创业,但他觉得读书时就投身大众创业浪潮是值得的,因为大学生也有资源优势,而且创业失败对这个群体来说损失不大,更是收获。

  第22届上海高校学生创造发明“科技创业杯”奖颁奖仪式昨天举行,两名获奖大学生和中国发明协会副理事长徐士龙交流发言。荣获发明创新一等奖的同济大学博士生范国鑫说,尽管许多人不看好大学生创业,但他觉得读书时就投身大众创业浪潮是值得的,因为大学生也有一定的资源优势,而且创业失败对这个群体来说损失不大,更是收获。

范国鑫在颁奖仪式上发言。俞陶然 摄

  近一年来,范国鑫等四名同学开展了脊柱微创定位导航系统的研发和临床试验,已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,在产业化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。这项发明能实现脊柱手术的精确定位,使穿刺目标点始终落在1/4圆弧的圆心,理论上无论哪个角度的倾角进针,皆可准确达到穿刺目标点。因此,这种器械可以显著提高穿刺的准确性,并有效减少透视次数,降低了病人和医务人员的辐射暴露剂量。它还很容易拆卸,使器械能彻底消毒、反复使用。据介绍,这项发明获得4件授权专利,在介入消融、脊柱肿瘤活检、脊柱脓肿穿刺引流等脊柱手术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。

  “这一年来,我充分体会到了创业的艰辛。”范国鑫对听众说,“你们看,我头发掉了不少,瘦得像猴子,还失恋了。”如今,不少人质疑大学生创业,认为这个群体缺乏社会经验,行业技术能力的积累也不足,创业失败概率很高。对此,范国鑫有不同看法。在他看来,创业能否成功,一年即可见分晓。大学生没有“养家糊口”的包袱,花一年时间在创业之旅上闯荡一下,即便失败了也可收获宝贵的人生经验,何乐而不为?而且,大学生从事科技创业也有其资源优势——较容易得到高校教授的“背书”,有利于把项目推向市场。例如在脊柱微创定位导航系统开发过程中,范国鑫的导师帮他们联系了医院,使临床试验得以顺利进行。

  荣获发明创新创业奖的东华大学博士生唐波在发言中说,他硕士毕业后进入央企工作,后来到东华大学攻读博士。在国务院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政策的鼓舞下,他利用自己的科研成果投身创业大潮。“大学生创业,项目选择非常重要,需要反复论证,”唐波说,“包括这个项目的潜在市场有多大,是否处在投资风口上,能否打开销售渠道。”根据这个思路,唐波和同学们选择将一种新型碳纤维复合热场材料产业化。这种材料在飞机、汽车等高端制造行业有广泛应用,而且他们研发的工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,拥有5件专利,可用碳纤维丝长度达100—150毫米。目前,这项成果正处在产业化阶段,预计明年6月投产。

  上海港湾基础建设(集团)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士龙是“高真空击密法”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发明人,其成果成功应用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2—4号跑道、上海外高桥港区2—7期、迪拜世界岛、新加坡樟宜机场等国内外300多个工程项目,节省了大量投资和二氧化碳排放。

央视报道上海港湾集团实施的印尼龙湾沼泽地基处理工程。

  他与参加创造发明大赛的大学生分享了三条经验:一是要坚持。他在创办企业过程中曾负债几千万元,但咬牙度过难关,终于收获成功。二是利用发明成果创业,要有很强的市场导向意识。我国每年的发明专利申请数已排名全球第一,但大量专利很难产业化,其重要原因是发明人缺乏市场导向意识。三是在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,要积极寻求专家帮助,站在巨人的肩膀上。例如,在“高真空击密法”软土地基处理成套技术产业化过程中,徐士龙请教了同济大学教授,并与美国企业合作开发设备,这样才走通了从理论到技术再到工艺的产业化之路。

上一篇      下一篇